飞入寻常生活的丹顶鹤——评吴志超的《守鹤人》

乔焕江 | 2024-10-14
收藏

《守鹤人》取材真实事件,深情讴歌了为我国环境生态保护事业做出奉献及牺牲的人们,通过送小鹤还乡的主线故事,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女主角许诺祖孙三代守鹤人的忠诚与坚守、担当与奉献、无畏与大爱、拼搏与进取。

作为一本优秀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它不仅入选了2021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还入选了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并荣获“2023中国好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早就已经是重要的文化意象。有案可稽,最早的玉鹤出自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殷商妇好墓,在历史的无尽绵延中,人们从宗教、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赋予鹤以各种美好吉祥的寓意,丹顶鹤成了象征长生不老、高贵权力或清高品格的文化符号。但符号化的丹顶鹤与人间烟火气仿佛也就渐行渐远,更多时候只是飞翔在神秘传说或某些传统仪轨中的精灵,难入寻常百姓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首名为《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的歌曲不胫而走,扎龙湿地养鹤世家女儿徐秀娟为保护白天鹅而陷身沼泽不幸牺牲的事迹,在女歌手朱哲琴凄美动人的歌声里传遍大江南北,以另一种充满深情的相守相望的方式,人与鹤之间的故事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彼时的时代氛围中,《丹顶鹤的故事》显然更多地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那位牺牲在沼泽里的女孩为哺育、保护丹顶鹤而付出的心血,为符号化的丹顶鹤擦上了一抹来自人本身的生命色彩;而那轻轻飞过无言芦苇坡的丹顶鹤,则为一种人与自然相谐相生的理想境界加上了注脚。

如果说,《丹顶鹤的故事》所传递的生命激越与凄美结局间的情感转换,仍然内在于上世纪末人文主义、理想主义神话般的深层结构,网络小说《守鹤人》(吴志超著,海燕出版社,2023年版)所演绎的,却是在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世界中可触可及的市井传奇。三十多年过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人与自然的谐调共生,也已经内在于人们对寻常生活质量的追求而成为生命乐章中的复调主题,在这样的时刻,丹顶鹤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再度飞进当下的生活世界,无疑是《守鹤人》的作者吴志超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歌曲来说,截取事件的一两个片段就足以实现表情达意的目标,而小说则必须既构造符合情理逻辑的情节,又提供能够吸引当下读者的趣味横生的细节。能否敷陈好的故事,始终是吸引读者持续阅读的关键。

小说从两个青年说起。女大学生许诺,是鹤乡扎龙养鹤世家的第三代传人,她义无反顾转而从头再修野生动物保护专业,自然是缘于对父辈、祖辈守护丹顶鹤事业的认同,但这种认同并非观念的直接传承,而是在琐碎的日常空间自然发生。在爷爷、奶奶悉心照料丹顶鹤的细节中,在人的生活与鹤的生存的交集中,许诺切身体会到相互守望在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自然之间是极为可贵的,却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须品,甚至就如同生活中那些不得不时常面对的烦恼,本应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落脚南方小城的青年画家陈冬青,也是一个失意的动物保护志愿者,一只受伤落单的小丹顶鹤突如其来的造访,在他灰色寂寥的生活中再度激起波澜。在救治呵护小鹤的过程中,陈冬青和小丹顶鹤之间渐渐产生了亲人般的情感共鸣,就整个故事主体来看,用相依为命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夸张。落单走失的小丹顶鹤,无意间将两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的命运牵连在一起,故事的主线沿着陈冬青护送小鹤回到自然保护区展开。这显然是一段足够漫长的旅程,随着叙述时间的不断推进,叙事空间也得到足够的拓展。陈冬青此前的情感纠葛和事业起伏渐次为读者所熟知,护送小鹤回家路上的各种遭遇所折射的不同社会场景,都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普通人生活视阈中的俗常故事,极强的代入感,使读者第一时间与陈冬青一起体味着人间冷暖,更体味着行旅中生命与生命相依相守的真切情感。

作者没有为故事营造唯美而纯粹的空间,相反,善恶交织的人心,当下社会芜杂的现实,现代人面临的诸多难题,成为保护小丹顶鹤顺利抵达保护区所必须穿越的形形色色关口。丹顶鹤不再只是人们予取予求的文化符号,而成为需要靠人的善良和智慧加以守护的对象。我们看到,在“送鹤回家”的过程中,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差点又再入歧途的黄博,贩卖野生保护动物的崔老大和不择手段的盗猎组织……新的人物和事件不断编织进故事主体,甚至形成新的副线,整个故事情节由此显得跌宕起伏、悬念陡升,而当下时代生活世界的五光十色也被故事的多重棱镜折射出来。在此,我们能够捕捉到网络文学的某种特质:网络小说特有的爽感叙事显然有效调动着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些看似旁枝逸出的诸多场面描写,比如送鹤途中的网络直播,汇聚众人力量的点赞打赏等等,实则不断召唤读者投入情感参与故事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想见,正是这种发生在文本内外的人与人、人与鹤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丹顶鹤不再只是外在于人们的文化符号和神秘传说,对丹顶鹤的守护救助同时也成为对人们心灵的自我救赎。最终,黄博悬崖勒马改邪归正加入到守鹤人的队伍,而小鹤“无心插柳”的“穿针引线”,更让陈冬青和许诺跨越千里结为志同道合的眷属。

善恶有报、皆大欢喜的结局,符合中国大众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审美心理和价值期待。而对于网络作家吴志超来说,自觉扎根民间,以民间口吻讲述饱含时代生活气息而又符合民间主流价值的故事,也正是他的创作特色和成功秘诀。吴志超的小说基本上全是采用普通人平视的叙事视角,讲述当下正在进行着的生活世界中每一个平凡你我都可能会遇到的命运遭际。这种朴素的叙述,使小说既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感,也没有脱离日常生活的陌生感。换句话说,正是在寻常生活俗常的烟火气中,那些时常外在于人们日常的文化符号和理想世界,成为每时每刻都在考量着人心,而又需要依靠着人心才能长久持存的鲜活风景。就此而言,《守鹤人》将远离人们视线的绝美风景重新拉回生活世界,不啻是又一次成功的文学尝试。小说中,人与鹤相望相守的主题,不再只是某种可望不可即的极致高度,而是在与周边人现实遭际的连接和亲近中,同时赢得了生活世界的宽度。人鹤相守的主题在充分打开的现实空间中与更多人的日常行为关联起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就不再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命题,而是成为日常伦理及其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具体内容。

足够宽阔的生活世界,是诸多崇高理想或纯美境界得以扎根生长的现实土壤;趣味盎然的故事空间,时代感强的现实场景,更容易使读者产生切身的代入感,在情节充分展开的过程中,人们自然会获得更多与美和崇高相遇的机会。某种程度上,这一描述也是适用网络小说本身的隐喻:基于数字互联技术的网络小说有足够的文本空间,足以容纳海量作者书写足够丰富的现实经验和情感体验;也留给读者足够多样的交流渠道,以达成最大程度的价值共识,催生出更符合人民群众美好期待的想象世界。随着近年来网络小说的现实题材转向,网络文学已经逐渐展示出其独具的创造性潜能。吴志超是网络小说大神名家,《守鹤人》曾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正是这样上下贯通的文学实践,推动着网络文学迅速走向人民文艺的正道坦途。如今,《守鹤人》在纸质出版后又荣膺2023年度“中国好书”称号,这无论如何都应该看作对网络文学潜能的一种验证。读者的口碑永远是最好的评价标准,也正是经由他们的点赞认可,丹顶鹤才真正飞入千家万户的寻常生活!

(作者系海南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

微信图片_20241014153353.jpg

《守鹤人》

文学艺术类

吴志超著

16开,350千字

2023年4月出版

定价:49.00元

书号:ISBN 978-7-5350-8585-6

供稿人:王 茜
初审:戴佳运
复审:陈 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