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赖的国际格局注定走向崩塌?

郑渝川 | 2024-12-16
收藏

《权力与相互依赖》是国际关系领域的经典作品。书作者罗伯特·基欧汉是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国际研究协会主席;第二作者约瑟夫·奈曾任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提出过软权力等重要政治概念。这本书的第四版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国家间相互依赖,在19世纪后期依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问题上的突出现象,并不需要洞察力如何强,就可以对此予以辨识。很显然,这种相互依赖尤其是经济相互依赖,并未阻止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尽可能减少彼此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联系,长时期的危险对峙最终安然结束,并未导致新的世界大战。

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国家安全概念在冷战时期不仅被美国人发明出来,更是扩展到诸如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用以换取具体政策赢得足够的政治支持。泛化的国家安全概念,某种意义上就与相互依赖的事实构成碰撞。如果依照严格定义的国家安全概念,那么需要在方方面面随时警惕敌对行动。

相互依赖本身,也仅仅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相互依赖往往并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对等依赖,更多情况下是一方更依赖另一方,虽然这种依赖关系在国际关系格局中显得比较复杂。事实上,无论是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还是21世纪以来,诸如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关系,就更多体现为盟国依赖美国,而美国的主动性、主宰地位非常明显。

相互依赖,包括脆弱性相互依赖,比如商品进口国对于出口国,尤其是占据资源优势的出口国存在这方面依赖);敏感性相互依赖,比如受进口商品冲击明显的原有产业的就业者、企业代表,对于保护性政策的依赖。

书作者基于对历史和现实局面的深刻观察,指出了实现复合相互依赖的重要性——所谓复合相互依赖,首先,各社会之间的多渠道联系,包括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或对外部门的正式安排、非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跨国公司等,尤其是跨国公司、国际资本以及非政府组织间的联系,更为深切地强化了主导国家对于依附国家的权力和影响力;其次,国家间关系的议程包括许多没有明确或固定等级的问题,军事安全并不成为这其中的主要议题;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时,一国政府不在本地区内或在某些问题上对他国政府动用武力。

复合相互依赖造成的事实结果是,除了美国,以及一些小规模、政局混乱的军政复合体,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今处理方方面面的争端,会克制国家安全概念的应用,或者说避免因为保障国家安全,优先采用武力方式来处理彼此争端。又或者说,在复合相互依赖情况下,使用武力的效用本身大大下降。

当然,这本书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版时,书作者显然没有预料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会出现民粹主义复兴的潮流。民粹主义主导、逆转政治议程,使得国家安全概念重新变得重要,而前述复合相互依赖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国与国之间,不同阶层、关系集团之间的联系,会被解读为模糊了国家利益,甚至有损国家利益。

在一个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的国际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小国,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绝对意义上的军事弱国,其次就是经济资源比较丰富而政治、经济能力相对偏弱的国家,因为它们将不再像19世纪及之前时期内所可能遭受的那种军事威胁。但在而今,这种有利于弱国、资源国的国际体制,正面临着威胁。

而从小国、弱国的视角,虽然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可以有效带来安全,但当安全成为一种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前提,复合相互依赖体系下大国、强国占据利益分成主导地位的现实,也让前者感到不满,寄望对此予以打破。

所评图书:

图片1.png

书名:《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

作者:(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

译者:门洪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9月

(供稿:林晨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