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抱怨啦:如何走出精神内耗,拥抱美好的人际关系》这本书不免引起很多读者的争论。
书作者、澳大利亚研究员克丽·豪厄尔斯的观点是,我们应当放下抱怨,在与爱人、朋友、伙伴等对象产生矛盾时,可以引入感激来避免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书中的解释逻辑是,感激并不是替代、取消抱怨,也不是否认他人与我们的互动中产生的矛盾、导致的问题、造成的伤害,而是从一个更为广大的视角来看问题。因为比如伴侣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说到底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一边倒式、只有一方过失造成的问题,而往往是彼此期待与回馈失调。
很多时候,比如对于爱人、兄弟姐妹、父母,以及朋友产生的怨恨,由具体的矛盾、冲突产生,这使得我们可能忽略了彼此之间难以割舍的依存关系,忘记、否认了从他人身上收获的东西。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感激的,肯定指的不是那种长期、单向索取,而不付出的对象,而是与我们有着互动,彼此给予并在大多数情况下形成良好回馈的对象。
《别抱怨啦:如何走出精神内耗,拥抱美好的人际关系》这本书指出,感激比其他任何一种情绪都更具有让好的一面比坏的一面更强大的能力。“当我们心怀感激时,我们会放大对有益的、积极的事件的意识,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记忆随之加深,我们也更能看到他人的优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可能走出以偏概全,以及基于抱怨、怨恨而形成的强化型负面情绪萦绕心智的局限,能够更自动地以全局式观念来看待问题。
如书作者所强调指出的那样,抱有感激最重要的是让人得以回复平静。基于抱怨的心境很难平静,很容易导致人的情绪、行为出现全面失调。书作者还强调,感激可以提升人的幸福感,使得人免受抑郁、焦虑、压力和创伤的伤害,更少免受溃疡、胃功能障碍、胃灼热、心肺症状、心脏疾病、头痛等的困扰。
但是,公允而言,很多人放不下怨恨——怨恨,不同于抱怨,往往有着很关键的伤害起因,这种时候如果将之轻描淡写为抱怨,轻飘飘地主张感激替代怨恨,实际上是强行抹煞人的思考、尊严。
重要的是,怨恨以及其生发的因素,往往已经是不可改变、更难以逆转的,这种情况下,单方面的怨恨,气往心里去,其实压根就换不来对方的良心发现。所以,要走出怨恨带来到强烈思维惯性,要走出自怨自艾并创造出大量精神毒素的思维反刍,我们可以选择记忆,但对于经历本身保持释然。
这也意味着,我们即便受到某个人的伤害,通过对经历本身的释然,放在怨恨,实际上与自己和解,最终能够平和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其他互动,仍然能够珍视自己,珍视美好的感情与人情往来。
所评图书:
书名:《别抱怨啦:如何走出精神内耗,拥抱美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澳)克丽·豪厄尔斯
译者:刘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供稿:林晨 一审:戴佳运 二审:陈麟 终审:张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