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悖论中前进,华为的兴衰逻辑

郑渝川 | 2025-01-06
收藏

华为管理顾问田涛曾出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等知名作品,还主编出版过多部华为系列案例图书。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在悖论中前进》一书,脱胎于书作者数年课程讲稿,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和浓缩。

何谓“在悖论中前进”?悖论可以理解为一种企业存在发展面临的动态状态,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各种矛盾因素都同时存在并发展着协同作用,会在某一些特定情况下达成比较良好的形态,又会在发展中使得新矛盾出现、既有矛盾变得突出,所以管理行为尤其是大公司的管理行为,应当是“常态化的悖论管理”。

这意味着,管理举措一定会产生正向效应、负向效应以及关联影响,通过特定的管理举措不仅可以收到直接效果,而且可以有意引导、发动、助长有助于解决其他矛盾、问题的作用,当然也要同时注意抑制相关的负面效应。

而新技术背景下的企业家精神也可以界定为六方面的悖论,第一,冒险与保守,“华为的发展战略背后,处处呈现着任正非领导力的两面性:貌似激进的战略投入与对战略收益谨慎务实的估算,并依据变化随时对战略进行修正和纠偏”。事实上,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日本、欧洲国家,数字时代的成功企业家无一例外就是这样的典型,从马斯克到黄仁勋,都呈现出罕见的冒险精神,但这绝不等于鲁莽和盲动。

第二,狂热动机与现实理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领袖没有诗人般的狂热,是不可能赢得追随者的。但要长期赢得追随者,并且不掉队,就需要以现实理性来克服资源、能力的有限性,驾驭高度复杂、动态变迁的市场。第三,欲望的释放与节制。说到底,就是任正非所说的,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第四,使命感与现实主义。第五,乐观主义与忧患主义。乐观主义指的是对目标的坚持,百折不挠,但对于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产品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则要保持敬畏,最谨慎有效地予以管理。第六,破解组织的自由与秩序。

如书作者谈到的那样,“刻意在组织中制造一种‘有益紧张’和‘可控性紧张’,以预警与防治自发性矛盾和自发性紧张关系走向荒谬、选择困难和失控”。这其实是对任正非管理风格和管理举措的一个非常精妙的概括。

《在悖论中前进》一书从复制机制、学习机制、动力机制、代谢机制四个部分探讨了华为多年来悖论管理实践的经验。

华为的复制机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热情、愿景以及行动,从任正非以及其核心领导团队的一些人,源源不断地扩散到公司内部的各层面,循序落实。华为从讲故事开始,到不断讲故事,但不停留于讲故事,而是规划题材、提炼主题、设计架构、打磨脚本,不断推入实践,使得故事不断成为自证预言。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企业、团队、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因信而聚”。

关于代谢机制。书作者尤其强调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无论是民企、国企,甚至是一些外资企业,都会陷入忠义文化、情义文化对于企业后续发展的羁绊,企业家始终停留在宋公明这样的江湖大哥阶段。而机遇期成长起来的企业,会陷入土皇帝思维,背离市场,背离人性,背离常识。华为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几个阶段的优胜劣汰之后,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基因筛选机制,走出了上述发展瓶颈。书作者也解释了,为什么企业组织不能是自组织形态。

华为相较于中国国内其他绝大多数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学习。这家企业从最高领导者任正非开始,到各层面的领导成员,都在努力接纳一切有利于华为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的理论、经验、记述。尤其是改善经营管理的企业家经验、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国内成功企业的实践,还向中外军队学习,因为军队是最好的“领导力学院”。此外,还在中外历史中寻找可供学习的经验。

华为在1996年就已经意识到凭借管理者的经验、本能进行管理,无法适应更大的企业规模,无法拥抱更广大市场,因而开始致力于引进IBM公司帮助其建立IPD研发流程,使之在后续技术与产品的扩张发展和大规模创新方面变得有序可控。

如书作者所提炼谈到的那样,华为的知识管理、学习管理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目的性、专业四大特征。尤其是不断地学习、转化管理学界、管理实务领域的新成果,这与很多企业拉开了身段差别。西方组织管理学在百年来进化,发展为体系庞杂的认识论、方法论体系,也可以理解为悖论体系,对于各种场景下的人性灰度有着非常清醒的捕捉。引进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确实需要花费比较高昂的消化成本,但增强了企业适应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

关于动力机制,这本书的概括是“管理始于承诺与兑现,终于管理与兑现”。华为的承诺与兑现,是同时、融合面向客户、员工与股东等对象的。书作者认为,华为在这些方面都尽可能体现了激进承诺,也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让目标具备挑战性又具有可兑现性,比如通过组织实力、人才实力、管理实力等向客户作出倒逼企业内部激发潜能,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业务体系中发起战役,不断自我倒逼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服务优化、管理进步,从而使得绝大多数面向客户的基金承诺得以兑现。

华为对于员工的承诺与兑现,这可以从其长期倡导的“以奋斗者为本”来进行阐解。书作者指出,无论华为还是别的企业,都必须承认,绝大多数的人投身工作,目的是为了逐利,这本身也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本能,所以企业的发展必须良好地设定利益分享机制,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最终兑现企业与员工一起实现“某种超越物质形态的个人理想和信仰”。

s34995979

书名:《在悖论中前进》

作者:田涛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所有评论(0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发送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发送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