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行业融合实现“一体化”消费和多样化服务
冠 南 | 2022-01-11
收藏

■冠 南(天猫文教行业运营负责人)

2021年8月,天猫图书发布了《2021图书消费半年报告》,我们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例如上半年,消费者在天猫人均买书4.6本,阅读人口增速是2020年同期的4倍,其中00后的图书消费增长最快。一个对比是,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也就是说,2021年天猫读者用半年时间达到了上一年全年的阅读水平。我们下半年开始帮助读者梳理了很多类型的书单,都是大家实实在在用订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书目。从图书零售市场来看,线上码洋规模逐渐增加,其中天猫平台的图书消费预计在整个线上市场占比超过50%。目前已经有近4000家主流出版社、书商、书店等在天猫扎根,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主流出版社,当当网、新华书店、博库书城等平台型书店,读客文化、果麦文化、磨铁文化等民营出版机构。另一个亮点是,天猫一直以来对于正版图书的保障。2021年6月正式实施的新《著作权法》,进一步强调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天猫基于出版社提供的书号、销售渠道、最低定价等信息,用数据管控模型进行全自动线上防控,让盗版链接一经发布就被删除。

成立文教事业部推动行业融合,多点发力完善消费体验。对天猫图书来说,2021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做了一个不小的动作——将图书、教育、乐器融合在一起,成为全新的天猫文教事业部,我们内部的职能分工发生了相应变化,这其实对于这三个赛道的商家来说是全新的机会。因为对于很多教育类企业来说,图书和课程共同构成业务的基础,但从运营上看,是兵分两路。举个例子,以东奥图书为例,此前其图书和教育店铺是分开经营的,产品无法打通,也不会规划做书课融合的产品,但是2021年“书课包”这样的融合型产品已经成为很多商家的常规动作,且非常受读者欢迎。东奥的书课包产品一上架,短期内就有近50万消费者下单购买。

我们2021年总结过一个现象:天猫图书70%的用户是女性,从年龄来看,青少年群体用户占比20%。2021年,手机淘宝推出老年版,更方便老年群体的网购后,“双11”期间,我们发现60岁以上的图书消费者增长近25%。平台对这一年龄群体有一定关注和产品推荐,增长显著。2021年“双11”,天猫还推出了分享购物车功能,天猫图书也邀请了周国平、麦家等知名的作者来分享他们的购物车,让更多长尾型图书、精品图书被推荐给合适的人。在图书物流的时效性方面,天猫图书和菜鸟、商家开展了更多共创项目,在仓储、物流等方面开展了更加智能化的布点,让消费者从下单到收货的速度更快。整体而言,从读者的视角来看,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从图书的推荐,到正版的保障、再到物流体验的提效,都是在不断完善消费者的体验。同时,从商家来看,及时根据消费者需求能在供给侧做出快速的响应、在整体的图书销售链路上更加高效,不管是用短视频等内容来种草,还是通过直播间等场域的爆发,都在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精准洞悉读者偏好做好反馈,建设优质生态和营商环境。未来,在图书行业的线上化渗透率稳步提高之下,图书发行对于前端读者的偏好洞悉其实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快、越来越能反向作用于图书行业的前端链路。例如从童书市场来看,什么类型/主题的书籍更受欢迎、所有的读者评价都能在天猫店铺内有所反馈;从考试教辅类书籍来看,怎样的内容设计能更好地辅助考生的复习、图书和教育产品的结合也会越来越深,例如考研的课程和图书能以一体化的方式推出给消费者,这些动作也正在天猫上实现越来越深的融合。

展望2022年,从整个市场来看,直播成为很多行业都在不断跟进和投入的新场域,图书行业也不例外,但是也能看到一些对于直播这个工具较为粗暴、野蛮的使用方法,在图书行业,这应该是一个带动多品种图书销售,让出版社、作者推出好产品的工具,而非低价倾销。天猫的图书直播间会更强调专业性、差异化、全面化的供给。对于平台型角色而言,天猫图书更类似于一个生态的建设,对营商环境投入更多关注,以吸引、培育更多类型的特色商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

所有评论({{total}}
查看更多评论
热点快讯
+86
{{btntext}}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注册协议》
+86
{{btntext}}
Baidu
map